深圳市前兆科技有限公司 地震监测预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反恐探测设备
200台
出口销售数量
1989年
企业成立日期※
1997年
企业成立日期
200台
出口销售数量
2000台
出口销售数量
研发 生产 销售
深圳市前兆科技有限公司组建是一家研发新型高科技产品的成长型企业。公司主要研制开发监测地⊙震前兆信息仪器——平安龙民用型地震预警仪,地震逃生预警仪、地震仪、地震报警器、地质灾害监测①预警系统,急救包等.......产品现广泛运用于包括台湾在内的国内地震多发地区ㄨ乃至美国、日本等一线地震监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公司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构造力研究中心、甘肃省陇南市地震防灾减灾研究基地、中原地震网等已经初步形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联合体。依靠资深地震预测专家的学术力量及研究成果,加上位于改革开放前沿所具备的先进理念,本公司不断创新,努力进取,开发新一代地震预测预报新设备,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公司不仅仅致力于科技创新,而且积极推动与地震¤减灾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2011年联合相关的专业机构成立群测群防志☆愿者基地。吸收有志于地震防测的爱好者参与地震前兆观测,引导志愿者有组织地对地震前兆进行监测、记录和上报,协助地震管理部门收集相关信息,为预报、研究地ㄨ震提供有效帮助。
我公司主办网站http://www.hotgirlscamera.com是收集、分析地震前兆数据和对地震机理研究以及地震科普宣传。各地地震局及从事灾害预测、救助、宣传、教育等单位积极参加并大力支持,从而形成以地震前兆监测、地震机理研究和群测群防知识普及为宗旨的公益性※网站。随着地震监测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大力推进灾害防御科学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维护生存发展条件,***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让人类福祉昌延。
200台
出口销售数量
1989年
企业成立日期
200台
出口销售数量
1989年
企业成立日期
200台
出口销售数量
1989年
企业成立日期
201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我院在北京举办纪念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学术报告会,邀请︼石耀霖院士、许∴志琴院士等院士专家做学术报告。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发表讲话,副院长董树文主持了学术报告会
201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我院在北京举办纪念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学术报告会,邀请石耀霖院士、许志琴院士等院士专家做学术报告。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发表讲话,副院长董树文主持了学术报告会。李廷栋院士、肖序常院士,我院京区研究所领导、广大科技人员、研究生及新闻媒体记者共6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王小烈书记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如何做好新时期防灾减灾的各项工作,如何为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地质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地科院作为社会公益类地质科研机构,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在基础地质、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支撑作用,为有效应对地震、地质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发挥科技优势,服务于政府和社会。王小烈书记希望通过∑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等工作,为部、局领导决策提供***手数据和资料,为***和部门防灾减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以实际行动向公众←和社会表明,应对地震、地质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科研单位在行动、科学家们在行动!
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石耀霖院士做了“汶川地震与日本东北地震的警示”的报告,他将汶川大地震、近期发生的日本东北部大地震以及马尼拉大地震等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探讨了地震引发海啸的可能性,提出9级地震引发海啸的几率非常大,中国东南沿海应加强海啸预警。地科院许志琴院士做了“***快回应大地震的汶川地震科学钻探”报告,她向大家展示了汶川地震科学钻探的***成果,对汶川地震断裂带地下结构、汶川地震断裂带地下主滑移面的确定、龙门山隆升机制、龙门山形成和演化模式等进行了探讨。地质所李海兵研究员从“近年来不同类型的大地震特征及其变形作用—以东昆仑、于田、汶川、玉树和东日本大地震为例”、地质力学所陈群策研究员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应力测量与监测研究”、中国地震局地震救灾中心总工程师曲√国胜研究员从“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及其启示”等方㊣ 面分别做了学术报告。院士专家们以观测、探测数据和重要地质发现为基础,以全球视野,论述地震发生的★背景,阐述了地震发生趋势,对地震地质研究成果进行集中研讨,探讨了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机制,提出了科学布局地震救援以及应急救援的相关建议等。会上,院士专家们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
借纪念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之际,地科院于5月12日***防灾减灾日颁布《中国地质科学院ζ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机制》,作为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院将成立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依托专业研究所建立重大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和应急专家库,将对地震、火山、崩滑流、岩溶塌陷、地下水污染、特大干旱、核污染和化学污染等七种重大自然灾害和特殊灾害分一级、二级做出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