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前兆科技有限〖公司 地震监测预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反恐探测设备
200台
出口销售♂数量
1989年
企业成△立日期
1997年
企业成立日⌒ 期
200台
出口销售数量
2000台
出口销售数量
研发 生产 销售
深圳市前兆科ㄨ技有限公司组建是一家研发新型高科技产品的成长型企业。公司主要研制开发监测地震前兆信息仪器——平安龙民用型地震预警仪♂,地震逃生预警仪、地震仪、地震报警Ψ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急救包等.......产品现广泛运用于包括台湾在内的国内地震多发地区乃至美国、日本等一线地震监测ぷ,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公司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构造力研究中心、甘肃省陇南市地震防灾∩减灾研究基地、中原地震网等已经初步形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联合体。依靠资深地震预测专家的学术力量及研究成果,加上位于改革开放前沿所具备的先进理念,本公司不断创新,努力进取,开发新一■代地震预测预报新设备,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公司不仅仅致力于科技创新,而且积极推动与地震减灾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2011年联合相关的专业机构成立群测︻群防志愿者基地。吸收有志于★地震防测的爱好者参与地震前兆观测,引导志愿者有组织地对地震前□ 兆进行监测、记录和上报△,协助地震管理部门收集相关信息,为预报、研究地震提供有效帮助。
我公司主办网站http://www.hotgirlscamera.com是收集、分析地震前兆数据和对地震机※理研究以及︾地震科普宣传。各地地震局及从事灾害预ζ 测、救助、宣传、教育等单位积极参加并大力支持,从而形成以地▲震前兆监测、地震机理研究和群测群防知识∏普及为宗旨的公益性Ψ网站。随着地震监测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大力推进灾害防御科学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维护生存发展条◤件,***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让人类福祉昌延。
200台
出口销售数量
1989年
企业成立日≡期
200台
出口销售数量
1989年
企㊣ 业成立日期
200台
出口销售数量
1989年
企业成立日期
在26日的自由交※流和讨论基础上,27日在地震↑预
在26日♂的自由交流和讨论基础上,27日※在地震预测研究所召开了海峡两岸地震学者共同◥参加的地震观测与阐释研讨会(Workshop on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Interpretation),我所薛兵研★究员、黄⊙金莉研究员和陈棋福研究员与来访卐的台湾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来自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艾印双研究员和李志伟博士后、中科院研究生院于湘伟副教①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吴庆举研究员及我所蔡晋安副所长、朱小毅研究员、付广裕副∑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约40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郭本垣研究员以“台湾的海底地震学研究及观测仪器的三重奏(TRIOs:Taiwan Research and Instrumentation for
Ocean-bottom Seismology)”为题,简述了台湾海底地震学(OBS)2000年以来10年发展概况及未来的发展计划,充分〖展示了㊣ OBS对台湾构造活动研究的重要性;薛兵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北京港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海底地震仪及相应的〗技术探讨(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of Instrumentation of Ocean-bottom Seismology);洪淑蕙副教授 “以多重尺度有限带宽方法解析西藏中部的震波速度结¤构(A Multi-Scale Approach of Finite-Frequency, Travel-Time Tomograph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 and S-Wave Data from Central Tibet)”的报告,展示了基于小波线性插值的多○尺度参数化有限频层析成像反演获得的西藏中部地震波速结构的新认识;黄金莉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大陆及重点地区多尺度地震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Multiscale seismic tomography beneath Mainland China and important regions and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的报告,由中国大陆和区域不同尺度层析成像模型出发阐释了中国大陆及周边板块深部结构主要特征及火山起源,重点探讨了华北及川滇的深部结构背景以及深-浅构造与深层动力过程的内在联系,同时概要展示了由地震背景噪声资料获得的汶川地震前后地震波速相对变化的结果;龚源成助理教授作了题为“台湾地区地震噪声的特征和利用(Seismic Noises in Taiwan - Characteristics and Utilizations of Ambient Noises)”报告,系统介→绍了台湾地区短周期和宽频地震背景噪声的特征和差异及成像结果,并分析探讨了台湾地震噪声的长程相干特征受周围海洋季风、洋流、海浪和台湾海峡的影响因素;陈棋福研究员的“汶川Mw7.9地震▲孕震深处的高滑动速率(Large slip rates detected at the seismogenic zone of the 2008 Mw 7.9 Wenchuan earthquake)”报告,介绍了利用四川地震台网和紫坪铺水库台网汶川地震前的数值化波形记录,精细识别出分布在汶川地震主破裂区周围的10组重复小地『震,及由重复地震得到孕震深处为地表观测2倍左右的高滑动速率结果,展现出重复地震及其估算的活动速率在强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可喜前景。
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员的▓踊跃发言,就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研讨会后,台湾学者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艾印双研究员一起参观了我所数字地∮震观测实验室,对所研制的宽频地震仪和采集器、一体化地震仪、海底地震仪的性能和指标深感兴趣,对BBVS-120宽频地震仪在国际地震仪比测中的优越∮表现表示赞叹。
我所科研人员与台湾地震学者通过此次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增进了双方对数字地震学和地震观测技术领域开展科研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